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章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第286节  (第1/2页)
    可见得,大伯自己也不认得许培光这人。    那天在便宜坊吃烤鸭的时候,许培桢也见到了许倩子本人。    据妻子和大月月所说,许倩子的长相,至少有七成是随了父亲的。    许培桢愈发肯定,他一定是不认识许培光的。    可是现在——    当这个许倩子出现在大伯家,而且还大声说出她爸爸名叫许培光,她奶奶名叫邱荷的时候,    许培桢愣住。    邱荷?    这名字有点熟悉。    仔细一想,许培桢想起来了。    他的太奶奶曾氏,乃旧社会的高门贵女,嫁到了门第儿相当的徐家以后,也成为了名门贵妇。    太奶奶心善,要是见着贫苦人家卖儿卖女的,便忍不住要出手相救。    之前六婶说的那个徐二奶奶,当初就是他太奶从路边买回来的卖身葬父的孤女,听说徐二奶奶没有名字,他太奶给取了个莲字,叫徐莲,寓意莲出於泥而不染;被称为徐二奶奶,是因为徐莲的丈夫行二。    邱荷也是一样。    听说邱荷的母亲是个窑姐儿,自幼不知父亲是谁;    她六岁那年生了重病,眼看不行了,老鸨直接把她扔了出去。    邱荷不想死,挣扎着爬到菜市场呼救,可惜无人救她。    正好遇上挎着篮子去买菜的徐莲,才被捡了回去。    后来太奶奶颇费了些银钱,才把邱荷救活。邱荷的名字也是太奶奶取的,后来她一直在许家当丫鬟。    四八年年底,虽说北平在名义上还没解放,但新政府其实已经接管了地方政务。    太奶奶积极响应新政府的政策,将家中仆役全都放了籍,愿意回老家的,她老人家还发了路饷。    那会儿徐莲年长些,已经结了婚,她男人就驻守在北平,所以她还和太奶住在一块儿;    邱荷才十六七岁,她无父无母的,太奶奶希望她能留下来,大家虽然不再做主仆了,但住在一起还是相互有个照顾,以后找婆家也能找个知根知底的。    邱荷不同意,她拿了太奶给的钱以后就失踪了。    后来许氏家族里的人还常念叨邱荷,说她没良心,许家的奴仆全都受过太奶奶的救命之恩,即使后来大家各奔东西了,隔上几年也总会回来走动走动,带上家乡特产来探望太奶奶。    就好比徐二奶奶吧,虽说太奶奶仙去几十年了,可徐二奶奶每隔几年就要带上儿孙们来一趟北京,去给太奶奶扫扫墓,还要念叨几句如果当初不是许老太太救了我,根本就不会有你们之类的……    其他人也做不到年年来,毕竟都有了自己的家庭,但隔三岔五的还是会来。    只有邱荷,再也没了音讯!    如今再听到邱荷的名字,许培桢觉得难以置信。    ——刚才许倩子说,她爸叫许培光,她奶奶叫邱荷?    所以???    许培光,是许致庭和邱荷生的?    这……    六奶奶是五五年才嫁进许家给许六叔当填房的,她只听是从族人嘴里说过邱荷,并不认得。    但听了许倩子的喊话,    六奶奶一下子就明白了过来。    “啥?你说你叫啥?你爹是谁,奶奶是谁?”六奶奶又问了一遍。    许倩子又说了一遍,“我叫许倩子,我爸叫许培光,我奶奶叫邱荷。”    说着,许倩子又细细地解释,“我奶奶叫邱荷,邱,是土丘加个耳朵旁;荷,是荷花的荷。”    “我爸叫许培光,培,是土字旁的培养的培;光,是光宗耀祖的光。”    “我叫许倩子,单人加个青字的倩。”    六奶奶又问,“孩子,你们家在哪儿?你奶奶还好吗?你爸多大年纪了?”    许倩子看了看众人,怯生生地答道:“我们家在湘省桐县的桐花镇,我奶奶已经去世了,我八岁那年去世的。我爸是五一年十月的生日……”    “哈哈哈哈哈哈!”大伯母王秀凤突然大笑了起来。    她转头看着丈夫许致庭,一字一句地说道:“原来……你和邱荷还有一腿儿啊?”    “老太太四八年把邱荷打发走,邱荷的儿子是五一年十月出生啊?”    “你
		
		
		
				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